【摘要】在对大型起重机安全管理现状和需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介绍了RBI技术的应用原则和其在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领域的应用现状,并详细分析了当前在起重机械安全管理领域应用RBI技术需解决的几个关键难题。
近年来,我国已加强对起重机安全监控管理系统的使用,随着《特种设备安全法》的颁布实施,相关安全技术规范(TSG)的相继实施,对起重机的管理已经日渐规范,形成了使用单位自检和检验机构年检的格局。但是,目前我国的起重机管理还是经验型的、规定型的,与国外开展的基于风险的检测(RBI)技术比较,检测项目繁杂,重点不突出,对起重机械的失效模式和失效原因考虑不够,检测法规往往根据经验规定了固定的检测周期,制定的检测方案(计划、规则)针对性不强,不能根据设备的风险等级确定检验频次,将有限的检测资源集中在最需要关注的区域。目前采用的方法虽然对起重机械安全运行起到了一定的保障作用,但对起重机械生产使用的效率及经济效益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近几年来,我国起重机械数量都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长,在用起重机械数量已超过150多万台,面对如此庞大的检验市场,提高检验效率和有效性,既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又充分考虑生产和使用单位需求的效率和经济效益,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的课题。
1 RBI技术
RBI 技术是基于风险的检测( Risk BasedInspection)的缩写,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设备管理新技术。该技术以风险分析为基础,通过对设备系统中固有的风险因素进行综合评价,确定设备的风险等级,并提出适合的设备维修保养计划,降低设备维护成本,有效预防设备事故的发生。RBI技术的核心概念是风险,风险不同于危险,风险是危险发生的概率和危险发生后造成后果的综合结果,风险是由这两个因素共同作用,
具体的表达公示为:风险=失效概率×失效后果。
RBI方法通过对失效概率、失效后果和风险三个参数的评估可较为准确的确定被检对象的范围和要求。
在大型起重机安全管理领域,RBI技术的具体应用可分为定性、半定量和定量三种,三种方法的关系是相互辅助,而不是对立的。其中定性方法可应用在对大型起重机整机中,首先对整机进行风险等级的划分;在每个机构的范围内可以使用半定量的方法进行分析;具体到起重机中的每个零部件或结构则可使用定量的方法进行计算。定量的计算方法工作量巨大,需要对大量原始数据进行具体的分析,在对各零部件和机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最终可以对整机进行定量的分析。定量的分析结果可以直接用于指导起重机的安全管理策略,如缺陷最可能存在的部位,何种缺陷造成的危害最大,考虑安全和经济的最优检验周期等。
2 应用现状
目前,在锅炉、压力管道等承压设备的检验、检测和管理体系中RBI技术应用较为成熟。文献[1]综述了RBI技术在我国的应用进展,重点介绍了RBI技术的原理及其在石油化工、电力、船舶行业和海上石油平台系统中的实施情况,对该技术在我国应用时遇到的问题,特别是相应软件的国产化问题、国家法规的支持等进行了详细探讨,指出了RBI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前景。文献[2]在对RBI体系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RBI的系统思想、实施步骤与应用价值;在工艺危害性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挪威船级社的ORBIT Onshore软件对常减压装置进行了定量RBI分析,识别出装置设备和管道的主要腐蚀损伤模式,确定设备和管道的风险大小分布以及风险检测策略,并根据RBI在化工等行业企业的应用实践对RBI技术在我国应用的不足提出了相关的改进建议。文献[3]在中国三十余套石化装置开展RBI实践经验积累的基础上,针对中国部分承压设备缺陷严重与长期服役的特点,分析了标准API581中不考虑原始缺陷及以设计寿命为基准来计算失效概率的局限性,结合中国承压设备使用状况,提出了以剩余寿命为基准来计算评价失效概率的概念和方法,提高了RBI分析结果的安全性。文献[4]介绍了RBI技术在国内外的起源及发展,着重以案例的形式研究分析了我国RBI技术的应用现状,并针对我国RBI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深层次的思考。对我国RBI工作现状进行了宏观诠释。